經濟頻道
產業鏈群,培優育強。
焦聚“六新”突破,深化“五鏈”耦合。我市全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圍繞培育壯大“3+13+N”重點產業鏈群,健全“鏈長+鏈主+協會+聯盟”推進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招商圖譜,精準招引了一批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壯大了重點產業、完善了產業鏈條、提升了產業能級。
日前,瑞慶年產30萬臺第五代混合動力發動機投產暨汽車零部件產業招商活動在高新區舉行。瑞慶發動機項目從對接洽談到簽約落地、再到開工建設,僅用時150天,投產后將形成集智能化機加、裝配和測試于一體的混合動力發動機整機生產線,帶來汽車零部件外協加工、供應采購、本地配套等需求的快速增長,牽引帶動全市高端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目前,高新區正積極謀劃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致力為入園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及產業配套等一站式服務,攜手打造汽車產業發展新生態,合力譜寫政企共贏新篇章。
龍佰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雄踞山峰之上,以創新技術推動鈦產業擁有兩項世界第一;河南省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助推多氟多集團在新能源電池材料、半導體用電子化學品上搶占制高點;憑借二氧化碲晶體這一科技“法寶”,晶銳光電為嫦娥六號月背挖“土”賦能助力……
從煤炭、化工產業基礎上奮力“突圍”的焦作,在轉型發展中,逐漸顯露出“高精尖特”新氣質。今年前5個月,我市“3+13+N”產業鏈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9.1%,拉動全市工業增長8.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03.2%。
作為“百年煤城”,焦作曾經多年享受豐富資源帶來的發展“紅利”,同時也背上了傳統產業基礎過大的沉重“包袱”。隨著資源的枯竭,原有發展路徑和模式逐步“落伍”,產業結構不優、發展路徑不新、新賽道不多等問題愈發突出,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如何擺脫資源枯竭型城市魔咒,跳出發展“陷阱”?我市審時度勢,確定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我市聚焦“3+13+N”重點產業鏈群,按照“一群多鏈、聚鏈成群”原則,建立健全“鏈長+鏈主+協會+聯盟”產業組織體系,一體推進補鏈、延鏈、升鏈、建鏈,加快構建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重點產業鏈群培育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今年二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我市參加本次集中開工項目共29個,總投資9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3.3億元,包含孟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博愛新開源鋰電池分散劑項目、和興化工高端鋰離子電池用高性能炭黑導電劑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冠亞食品椰子深加工項目等,涵蓋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等關鍵領域,體量大、結構優、帶動力強,必將成為我市擴投資的生力軍、調結構的突破口、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器。其中,孟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現代化廠房、研發中心、配送中心等,計劃2027年10月竣工,投產達效后可容納20余家電子信息企業入駐園區,預計年銷售收入可超25億元,實現就業1500余人。
轉與變,是新動能培育的主旋律。從資源枯竭型城市到科技創新之城,從“百年煤城”到新能源材料新興基地,我市傳統產業正“老樹發新枝”,生動詮釋著“傳統亦青春”。“新能源材料產業呈現出‘基礎持續穩固、規模快速擴張、體系加快構建’的良好態勢,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創新活力,成為支撐焦作工業經濟健康發展的‘新引擎’。”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付希強說。
從實際出發,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是我市近年來發展新興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遵循的辯證法。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這對老工業基地焦作來說至關重要。化“包袱”為“財富”,我市探索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重點推動化工、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向新能源材料產業躍遷:獲批建設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成功下線;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我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鋰電池、鈉電池、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多項產品產銷量和技術水平世界領先……
新能源牽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撐新能源。據了解,今年二季度我市已開工項目86個,總投資35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9.5億元。項目推進期間,我市堅持對照年度目標,緊盯時間節點,以更高效率抓調度、更實舉措強保障、更好環境優服務,嚴把質量關口、守牢安全底線,推動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蓄積強大勢能。
以新能源材料產業為突破口,引領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新能源牽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撐新能源,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
我市為此確定了構建鋰電池、鈉電池、氫燃料電池三大主流電池和釩液流電池、光伏電池、鎳鋅電池等新興電池協調發展的“3+N體系”主攻方向,著力打造“一核一廊七園”(核心區、沿山產業走廊、七大專業園區)。同時,把項目帶動放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提質增效。
發展新材料產業,我市有基礎、有潛力,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目前,我市正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補鏈強鏈,培育壯大新能源材料產業,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材料、輔材、耗材、電池、設備全產業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做好頂層設計、高位推進的同時,我市通過要素合成,為新能源材料產業注入新動能。利用事業單位改革良機,優化重組機構職能,組建創新體系“超強內核”——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與中南大學簽署技術成果轉化協議,在河南理工大學設立新材料學院,推動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省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省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支持省科學院沁陽科創園等做優省級中試基地,為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提供科創支持。
開展“千博萬碩聚懷川”引才行動,深挖科創人才“蓄水池”。組建總規模50億元的河南中新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新能源材料產業項目的投資力度。支持企業建設焦作新材料職業學院,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實操實訓,夯實新能源材料產業人才基礎。
傳統產業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錨定方向,日夜兼程,時間正在懷川大地孕育最美的果實。
在全球燃油發動機氣缸套領域“執牛耳”的中原內配,與上海重塑集團強強合作,主攻商用車大馬力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目前已擁有1條裝配線、2套性能測試臺架。總投資40億元的氫能產業園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5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關鍵配件30萬臺空壓機、50萬套空氣軸承、2000萬組雙極板的生產能力。像中原內配一樣,走出發展“舒適區”,勇闖新能源材料新天地,是焦作市多個傳統產業龍頭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多氟多集團在鋰電池、鈉電池關鍵材料及電池整機生產上深耕細作,鋰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六氟磷酸鋰產銷量多年領跑世界,已搶占市場先機;龍佰集團在新能源材料磷酸鐵、磷酸鐵鋰、石墨負極等領域密集布局,磷酸鐵產能迅速躋身全國前五之列,同時還聯合鈦產業龍頭企業,投資百億元建設中福鈦鋯產業園項目,主攻高端新材料研發制造;和興化工坐上導電炭黑產銷量世界第一的寶座,打破了鋰電池導電劑被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市新能源材料產業企業數量已達到52家,新能源電池材料發展到30多種,覆蓋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添加劑四大板塊,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生態體系。
自古華山一條路,而今邁步從頭越。聚焦“3+13+N”重點產業鏈群培育,我市將以補鏈延鏈強鏈為導向,重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謀劃確定一批明年可開工建設、引領帶動性強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健康食品項目,推動我市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焦作實現轉型提質發展。
記者 孫國利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產業鏈群,培優育強。
焦聚“六新”突破,深化“五鏈”耦合。我市全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圍繞培育壯大“3+13+N”重點產業鏈群,健全“鏈長+鏈主+協會+聯盟”推進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招商圖譜,精準招引了一批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壯大了重點產業、完善了產業鏈條、提升了產業能級。
日前,瑞慶年產30萬臺第五代混合動力發動機投產暨汽車零部件產業招商活動在高新區舉行。瑞慶發動機項目從對接洽談到簽約落地、再到開工建設,僅用時150天,投產后將形成集智能化機加、裝配和測試于一體的混合動力發動機整機生產線,帶來汽車零部件外協加工、供應采購、本地配套等需求的快速增長,牽引帶動全市高端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目前,高新區正積極謀劃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致力為入園企業提供標準化廠房及產業配套等一站式服務,攜手打造汽車產業發展新生態,合力譜寫政企共贏新篇章。
龍佰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雄踞山峰之上,以創新技術推動鈦產業擁有兩項世界第一;河南省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助推多氟多集團在新能源電池材料、半導體用電子化學品上搶占制高點;憑借二氧化碲晶體這一科技“法寶”,晶銳光電為嫦娥六號月背挖“土”賦能助力……
從煤炭、化工產業基礎上奮力“突圍”的焦作,在轉型發展中,逐漸顯露出“高精尖特”新氣質。今年前5個月,我市“3+13+N”產業鏈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9.1%,拉動全市工業增長8.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03.2%。
作為“百年煤城”,焦作曾經多年享受豐富資源帶來的發展“紅利”,同時也背上了傳統產業基礎過大的沉重“包袱”。隨著資源的枯竭,原有發展路徑和模式逐步“落伍”,產業結構不優、發展路徑不新、新賽道不多等問題愈發突出,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如何擺脫資源枯竭型城市魔咒,跳出發展“陷阱”?我市審時度勢,確定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優勢再造、換道領跑。我市聚焦“3+13+N”重點產業鏈群,按照“一群多鏈、聚鏈成群”原則,建立健全“鏈長+鏈主+協會+聯盟”產業組織體系,一體推進補鏈、延鏈、升鏈、建鏈,加快構建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重點產業鏈群培育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今年二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我市參加本次集中開工項目共29個,總投資9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3.3億元,包含孟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博愛新開源鋰電池分散劑項目、和興化工高端鋰離子電池用高性能炭黑導電劑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冠亞食品椰子深加工項目等,涵蓋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等關鍵領域,體量大、結構優、帶動力強,必將成為我市擴投資的生力軍、調結構的突破口、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孵化器。其中,孟州市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建設現代化廠房、研發中心、配送中心等,計劃2027年10月竣工,投產達效后可容納20余家電子信息企業入駐園區,預計年銷售收入可超25億元,實現就業1500余人。
轉與變,是新動能培育的主旋律。從資源枯竭型城市到科技創新之城,從“百年煤城”到新能源材料新興基地,我市傳統產業正“老樹發新枝”,生動詮釋著“傳統亦青春”。“新能源材料產業呈現出‘基礎持續穩固、規模快速擴張、體系加快構建’的良好態勢,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創新活力,成為支撐焦作工業經濟健康發展的‘新引擎’。”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付希強說。
從實際出發,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這是我市近年來發展新興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遵循的辯證法。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這對老工業基地焦作來說至關重要。化“包袱”為“財富”,我市探索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重點推動化工、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向新能源材料產業躍遷:獲批建設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成功下線;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我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鋰電池、鈉電池、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多項產品產銷量和技術水平世界領先……
新能源牽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撐新能源。據了解,今年二季度我市已開工項目86個,總投資35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9.5億元。項目推進期間,我市堅持對照年度目標,緊盯時間節點,以更高效率抓調度、更實舉措強保障、更好環境優服務,嚴把質量關口、守牢安全底線,推動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蓄積強大勢能。
以新能源材料產業為突破口,引領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新能源牽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撐新能源,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
我市為此確定了構建鋰電池、鈉電池、氫燃料電池三大主流電池和釩液流電池、光伏電池、鎳鋅電池等新興電池協調發展的“3+N體系”主攻方向,著力打造“一核一廊七園”(核心區、沿山產業走廊、七大專業園區)。同時,把項目帶動放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提質增效。
發展新材料產業,我市有基礎、有潛力,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目前,我市正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補鏈強鏈,培育壯大新能源材料產業,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材料、輔材、耗材、電池、設備全產業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做好頂層設計、高位推進的同時,我市通過要素合成,為新能源材料產業注入新動能。利用事業單位改革良機,優化重組機構職能,組建創新體系“超強內核”——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與中南大學簽署技術成果轉化協議,在河南理工大學設立新材料學院,推動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省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省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支持省科學院沁陽科創園等做優省級中試基地,為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提供科創支持。
開展“千博萬碩聚懷川”引才行動,深挖科創人才“蓄水池”。組建總規模50億元的河南中新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新能源材料產業項目的投資力度。支持企業建設焦作新材料職業學院,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實操實訓,夯實新能源材料產業人才基礎。
傳統產業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錨定方向,日夜兼程,時間正在懷川大地孕育最美的果實。
在全球燃油發動機氣缸套領域“執牛耳”的中原內配,與上海重塑集團強強合作,主攻商用車大馬力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目前已擁有1條裝配線、2套性能測試臺架。總投資40億元的氫能產業園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5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關鍵配件30萬臺空壓機、50萬套空氣軸承、2000萬組雙極板的生產能力。像中原內配一樣,走出發展“舒適區”,勇闖新能源材料新天地,是焦作市多個傳統產業龍頭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多氟多集團在鋰電池、鈉電池關鍵材料及電池整機生產上深耕細作,鋰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六氟磷酸鋰產銷量多年領跑世界,已搶占市場先機;龍佰集團在新能源材料磷酸鐵、磷酸鐵鋰、石墨負極等領域密集布局,磷酸鐵產能迅速躋身全國前五之列,同時還聯合鈦產業龍頭企業,投資百億元建設中福鈦鋯產業園項目,主攻高端新材料研發制造;和興化工坐上導電炭黑產銷量世界第一的寶座,打破了鋰電池導電劑被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市新能源材料產業企業數量已達到52家,新能源電池材料發展到30多種,覆蓋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添加劑四大板塊,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生態體系。
自古華山一條路,而今邁步從頭越。聚焦“3+13+N”重點產業鏈群培育,我市將以補鏈延鏈強鏈為導向,重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謀劃確定一批明年可開工建設、引領帶動性強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健康食品項目,推動我市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焦作實現轉型提質發展。
記者 孫國利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